「創源」正積極翻譯及發佈更多具質素的聖經創造論資源,如欲看到更多相關免費文章及影片,敬請按此奉獻支持。

為什麼仁愛的神會容許死亡和痛苦?

作者:約拿單.薩法提博士(Dr.Jonathan Sarfati)

死亡和痛苦到處都是!2001年9月恐怖分子炸毀紐約世貿中心大樓,殺害了三千多人。許多人質問為什麼一位仁愛的神會容許這樣的惡行發生。當然,這還遠遠算不上是最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以進化論為根基的納粹政權1曾屠殺了數以百萬計的猶太及其他民族。

近些年也發生了很多由「自然之惡」(即非人為的)造成的苦難。例如,2004年發生在印尼以西的一場9.3級大地震,引發了極具破壞性的海嘯,使得14個國家的23萬多人喪生。2

歷史上還有過更嚴重的自然災害。例如,十四世紀的黑死病(淋巴腺鼠疫)使歐洲減少了七千五百萬至兩億的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爆發了災難性的西班牙流感,使至少五千萬人死亡。還有一種類型的自然之惡就是身體上的殘疾,例如從小就喪失了聽覺和視力的海倫.凱勒。我們每個人都承受著疾病、意外事故、直至最終死亡的痛苦。
這些不可避免地會引發一個同樣的疑問:「既然有這麼多死亡和痛苦,怎麼可能有一位仁愛的神在掌管宇宙呢?」

苦難的普遍性可能是無神論者用來攻擊聖經最有效的武器,也是他們否認聖經主張的一個常見托詞。所以,對這個問題的解答至關重要。3許多人因苦難而拒絕神!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數人,甚至很多基督徒,都無法回答這個死亡和苦難的問題。他們相信世界已經存在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十億年之久,因此很難解釋他們看見的這些苦難的目的。

Annie Darwin(Wikimedia commons)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因為他女兒的死而背棄了基督信仰。「安妮的慘死擊垮了達爾文殘存的關於宇宙中有道德和公正的信念。後來他說,正是這段時間為他的基督教信仰敲響了最後的喪鐘。」近期的一本達爾文傳記記載道:「……查爾斯從此就站在不信者的立場上了。」4達爾文所撰寫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實質上是一部無神的苦難和死亡史。達爾文寫道,「現代世界起源於自然界的戰爭、飢餓和死亡」5。達爾文認為死亡是進化中的世界裡一個永恆的部分。6理查德.道金斯(1941–),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無神論推動者之一,常常把動物所遭受的痛苦作為駁斥神存在的理由7。有「達爾文的牛頭犬」之稱的不可知論者赫胥黎指出,「如果我們的耳朵足夠敏銳,可以聽見地球上所有人和動物痛苦的哭喊,我們會被這不停歇的尖叫聲震聾。」8

譚波頓(Charles Templeton)曾是一位著名的佈道家。他在1996年出版的《告別神》(Farewell to God)9,10一書中說到,他背棄基督教的部分原因就是他所看到的苦難。在他筆下,一個「殘忍卻又無法逃避的現實」就是「所有生命都建立在死亡上。每個肉食動物必須獵殺和吞吃另一個動物,除此之外別無選擇。11」提到「動物有著專為咬碎脊骨、撕斷肌肉而設計的牙齒,適用於抓奪和撕裂的利爪,導致癱瘓的毒液,吸血的嘴,擠壓窒息的盤旋」,他說,「正如丹尼森(Tennyson)所生動地描述的,自然界‘爪赤牙紅’,而生命就是一場血腥的狂歡。12」最後,他得出結論:「一位仁愛又全能的神怎能製造這樣的恐怖……?」13如果我們對聖經記載的歷史有恰當的理解,就能夠回答譚波頓的這些問題。

死亡泛談

在老人的葬禮上,死者的家屬常常安慰自己說:「他這輩子過得不錯,現在該是走的時候了。」但是究竟為什麼該是走的時候呢?如果有身體健康、長生不老的機會,他難道不應該理所當然地活著嗎?小孩子的死看起來似乎格外「不對」,但是如果我們要求神阻止一些死亡,比如說,所有兒童的死亡,那麼應該把界線划在哪裡呢?為什麼是5歲,而不是21歲,或是75歲呢?其實,細想之下,所有的人類暴行和自然災害都僅僅是加速了那不可避免之事件的發生。比起無數已經死去的人,這些悲劇不過是滄海一粟。除非奇跡發生,如今地球上的七十億人都會死去。那麼,難道我們應該要求神僅僅去阻止「過早的」死亡,而不阻止「正常的」死亡嗎?

無神論者真的有理嗎?

如果一位無神論者要抱怨基督教的神是「邪惡的」,那麼他就必須提出一個判斷善惡的標準,並以它來審判上帝。如果我們不過是進化了的池塘浮渣(這是任何在邏輯上前後一致的無神論者都必須相信的),我們到哪裡去找判斷對錯的客觀標準呢?道金斯曾說,「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沒有設計,沒有目的,沒有善也沒有惡,只有盲目和毫無憐憫的冷漠。」14

在這個體系之內,我們的是非觀念只不過是大腦內化學反應的產物,而這些化學反應碰巧為我們所謂的類人猿祖先帶來了生存優勢。那麼為什麼紐約的那場造成數千人死亡的恐怖襲擊比一隻青蛙殺死數千隻蒼蠅要「更糟糕」呢?但是基督徒相信有一套超越人類的客觀倫理標準,因為它是由一位客觀的、超然的道德立法者——我們的創造主制定出來的。無神論者用客觀的惡作為反對上帝的論據,卻在無意中承認了他正要批駁的觀點。15

無神論點綜述

無神論者的常規邏輯推理是經不起推敲的。該論點可以追溯到希臘無神論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公元前341–270),其觀點曾被早期基督教護教者拉克坦修斯(Lactantius)(公元後240–320)16提及,後來被蘇格蘭啓蒙運動懷疑論者大衛.休謨(David Hume)引用。我們可以把這種論點匯總如下:

  1. 如果神存在,那麼祂一定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並且道德完美。
  2. 如果神無所不能,那麼祂一定有能力消滅所有的惡。
  3. 如果神無所不知,那麼祂一定知曉惡的存在。
  4. 如果神道德完美,那麼祂一定有願望消滅所有惡。
  5. 惡是存在的。
  6. 如果惡存在並且神也存在,那麼要麼神不具備消滅所有惡的能力,要麼祂不知道惡的存在,要麼祂沒有願望消滅所有的惡。
  7. 所以結論是,神不存在。第一條前提描述了聖經啓示的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神的屬性。第二到第四條前提似乎也合理地描述了有著這樣屬性的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神會怎樣行事,第五條則是無可置疑的。於是無神論者得出結論說,神不可能有聖經所揭示的屬性(第六條),所以這樣一位神並不存在(第七條)。一些回應的人試圖通過否認神的全能(例如提出「開放有神論」(open theism)和「過程神學」(process theology)來在第一條上讓步。但這樣的神絕非聖經中的真神。

駁斥無神論點

很久以前,基督教哲學家就已提出第四條前提應該擴展為:

4)如果神道德完美,那麼祂一定希望消滅所有惡——除非祂有一個允許惡存在的充分理由。

這樣,就與第五條不矛盾了。沒有無神論者能夠證明:不可能有充分的理由允許惡存在。所以這條用來駁斥神存在的論點就不攻自破了。神允許惡存在於現今世界的一個理由是對人類犯罪的公正審判。護教者也早就指出了上述論證之所以不成立的另外一個原因。只有對第四條前提進行如下解讀時,它才與惡現在的存在不相容:

4)如果神道德完美,那麼祂一定有願望立即消滅所有的惡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下文中我們會證明,如果神要立即除掉所有的惡,祂就必須毀滅我們所有人。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可以把第五條修改為:

5)惡現今存在,但有一天會被消滅(正如聖經所說)。

換言之,神只是尚未除掉惡。以上這些足以證明無神論者缺乏一個合乎邏輯的論證來否定神的存在。但是我們仍然需要解釋惡的來源,為什麼神要容許它存在,祂現在如何對付惡,以及祂已經做了什麼。

惡自哪裡來?

起初神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他看他所創造的一切都「甚好」(參看創世記1:31)。那時沒有實際的惡。事實上,雖然惡是真實的,就其本身而言並非一件「事物」。相反的,正如奧古斯丁指出的,惡是缺乏某種應有的良善。道德上的惡,例如謀殺,是對好的人類生命的剝奪;通姦是對好的婚姻的剝奪。良善是基本的,就其本身而言是可以存在的;惡就其本身而言無法獨立存在,它永遠只能寄生在良善上面。這也同樣適用於身體殘疾之惡。例如,傷口不能脫離身體而獨立存在;傷口這個概念得以存在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的概念。人的失明是惡,因為人類本來應該能看見(牡蠣本來就沒有視覺,所以瞎眼對於牡蠣就不算惡)。因此,既然惡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神也就沒有創造惡。17當時動物世界裡也沒有惡。特別是人和動物原本都只以植物為食,不吃其它動物(創世紀1:29-30)。在這個「甚好」的世界裡,沒有強暴和痛苦。以賽亞書11章6-9節和65章25節所描繪的未來景象讓人想起神所造的伊甸樂園18,19。這幾段著名的章節寫到獅子和牛犢、狼和羊,以及不傷人的蛇。這兩段經文的結尾都指出那是一個比現在更理想的世界:「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意味著在那個「甚好」的受造界裡,沒有對動物的傷害和殺戮。

逆向選擇的能力

神創造了亞當、夏娃,還有天使,並賜予他們逆向選擇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有能力去做與他們本性相悖的決定。甚至連神都沒有這樣的能力,因為他不能犯罪而違背自己聖潔的本性(哈巴谷書1:13,約翰一書1:5)逆向選擇的能力本身是善的,不帶有實際的惡,然而它意味著有惡的可能性。顯然,神看到它可以成就更大的善,即被造物能夠自由地、發自內心地愛神。事實上,真正的愛必須是自由的——我可以設定我的電腦在屏幕上顯示「我愛你」,但那並非真正的愛。但是,亞當對這個善的誤用(創世紀第3章),而非這個善本身,導致了實際的惡降臨在他身上,並且由於亞當承擔著管理其它被造物的職責,惡也臨到了其它被造之物身上。

亞當的犯罪及其結果

在六日的創造之後不久20,夏娃被蛇引誘蒙騙,吃了禁果,接著又把禁果遞給亞當。亞當雖然沒有被蛇欺騙,卻仍然吃了禁果(提摩太前書2:13-14)。因著他的罪,亞當和他的後裔從此便有了罪性(羅馬書5:12及之後的章節)。這種惡的可能性(而非實際的惡),也體現在分別善惡樹上。在原初的創造中,神了解惡好像腫瘤學家了解癌症一樣——並不是出於親身經歷,而是知識上(對神來說是預知)的了解。然而,當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後,他們對於惡的了解就好像癌症患者對於癌症的了解一樣,是從不幸的親身經歷來的。在永世裡,被救贖的人類將不再擁有犯罪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天新地將會比伊甸園更加美好。

以自由意志為辯解?

亞當和夏娃的罪使他們喪失了被造時所擁有的真正的自由。現在他們的後裔生活在罪的捆綁中,只有得救的人在永世裡才會完全脫離這捆綁,重獲真正的自由。但是,人類的確有自主的意志,這樣的意志可以導致很多惡行,包括9-11恐怖襲擊。如果神要制止這類邪惡,他必須拿走這樣的意志。但是如果這樣的話,神到底要拿走多少自主意志呢?無神論者對這樣的解決方案真會滿意嗎?按邏輯,這意味著每當他產生一個無神的念頭時,神就有權讓他頭痛欲裂。

那自然之惡呢?

人的倫理選擇並不能解釋這個困擾著達爾文、譚波頓和道金斯的「狗咬狗」的世界。要得到正確的解答,我們需要了解聖經記載的歷史:亞當犯罪之後發生了什麼。

死亡和苦難是對罪的懲罰

神創造了亞當,只給了他一條禁令,警告他違反禁令的後果是死(創世紀2:17)。神要履行諾言,必須用死來懲罰亞當的罪(創世紀3:19)。這首先表明死亡是外來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於神的創造裡。新約中死亡被稱作「盡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哥林多前書15:26)以及「罪的工價」(羅馬書6:23)。可見,聖經自始至終都將死亡與罪聯繫在一起。

實際上,神直接造成了世上的第一次死亡——為了給亞當和夏娃做遮體的衣服,他殺死了一隻動物(創世紀3:21)。神審判這個世界的一個結果就是讓我們嘗到了與神隔絕而活的滋味——一個不斷朽壞的世界,一個遍布了死亡和痛苦的世界。當亞當悖逆了神的時候,他實際上表達了一個意願,就是要一個無神的人生。既然神是賜生命的,死亡便理所當然地成為選擇無神之人生的刑罰。並且,因為神是聖潔和公義的,悖逆必須遭到懲處。而且,由於人類統治著所有受造物(創世紀1:26-28),這意味著,在亞當犯罪之後,所有受他統治的被造物也一同被詛咒了22,23。所以,亞當和夏娃的墮落波及了全宇宙,影響到所有被造的萬物。如同羅馬書8:22所說,「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因為神叫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第20節)24。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整個生物界都在「大戰之中」。在神以死亡懲罰罪的同時,祂也收回了一部份托住萬有的大能。(如果神收回祂所有托住萬有的大能(歌羅西1:16-17),受造之物就不復存在了)。因為罪,所有事物都在敗壞。聖經時不時讓我們窺見一個完全被神托住的世界:例如,儘管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漂流四十年之久,他們所穿的鞋卻沒有像其他受造之物那樣日趨破敗(希伯來書1:10-11)。另外一次,在但以理書第三章中,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宇宙的造物主,保守了在火窯之中的那三個人的身體和衣服。這個世界遍布死亡、痛苦和疾病,乃是因為神部分收回了托住萬有的大能,這是祂對罪的審判,讓我們嘗到了我們想要的無神人生的滋味。

正確的回答

對譚波頓所抱怨的「自然之惡」和自然界中的暴力,著名的基督教護教家蓋思樂(Norman Geisler)(1932-)用這個框架給出了唯一正確的回應:神並沒有創造動物來作樂園裡的食物,在那時動物也沒有相互獵食。先知以賽亞預言有一天神將會「造新天新地」,在那裡「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也就是說,那時將不會再有現在這樣遍地的殘殺。簡言之,神最初創造的一切都是好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墮落改變了一切。事實上,當人類對神說「你走開」的時候,祂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這樣做了。羅馬書第八章講到,被造的萬物,包括植物、人類、動物,所有一切,都受到了影響。基因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例如在人類墮落之後(原文如此,但事實上應該是洪水之後,參見創世紀11章)25,26,人的壽命迅速縮短。神最初的創造並非如此,只是因為罪,才成了現在的樣子。最終,一切都會得到恢復27。這是個很好的概括。

為什麼億萬年的說法會削弱這個教導

蓋思樂相信地球有數十億年的歷史,然而他的答案只能在符合聖經的(「年輕的地球」)框架下成立。億萬年的歷史不是出自聖經,而是出自所謂的岩層形成時間。但這在科學上有嚴重缺陷,在其它文章裡已經有駁斥29。數十億年的歷史給蓋思樂的解釋所帶來的最大問題是,這些岩石層包含化石,而化石是死亡生物的遺骸!這數十億年歷史的教條竟然把大部分的死亡放在了亞當犯罪之前,破壞了聖經教導的罪與死的因果關係。

人類的死亡

就算不考慮墮落之前動物死亡的問題,也很難否認聖經確實教導人類的死亡是在亞當犯罪之後才出現的:

.羅馬書5:12–16:「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

.哥林多前書15:21–22,45–47:「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

 

這幾段經文都教導人類的死亡是從「首先的人、亞當」的悖逆而來的。不僅如此,這些經文還將這死亡與「第二個人」和「末後的亞當」耶穌的順服與復活聯繫起來。30,31可是,蓋思樂所默認的年代測算法把人類化石的形成定在了亞當之前。例如,放射性定年法將兩塊殘缺的智人頭骨定年為十九萬五千年前32。然而,聖經卻教導所有的人都是從亞當而來。在聖經年代表的限制之下,亞當的起源不可能追溯到那麼久遠以前33,34。更為糟糕的是,有很多化石已證實是人食人的受害者35,而且遠遠早過亞當可能出現的年代。所以說,單單人類化石的年齡,如果根據預先假定久遠年代的「定年」方法,就與聖經的闡述不相符。蓋思樂前面的答案與他所接受的數十億年是完全不相容的。我們希望單單這些人類化石就能打開蓋思樂的眼睛,看見這些久遠年代「定年法」的謬誤,和聖經的時間表不可動搖的真理性。

動物的死亡

蓋思樂正確地指出動物的肉食習性和它們的苦難都出現在亞當墮落之後。但是在動物死亡上的問題比人類的死亡更嚴重。例如,化石記錄中有一塊約火雞大小的秀頜龍化石,它的肚子裡還裝著一隻蜥蜴36;有一塊著名的化石是一隻迅猛龍跟一隻原角龍在生死搏鬥,還有一塊霸王龍糞便化石含有「很高比例的(30%-50%)骨頭殘渣」37。此外,在化石記錄中還發現了腫瘤38。蓋思樂的說法要成立,唯一的辦法是接受聖經所記載的約6000年歷史。聖經歷史對於化石應該形成於亞當墮落之後也提供了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大多數化石形成於諾亞時期全球範圍的大洪水(創世紀6-9章),而人類化石大多形成於巴別塔事件之後(創世紀11章)39

未來的復興

與認為死亡和苦難持續了億萬年的觀點相比,聖經的歷史觀對於未來有一種奇妙的理解。這個世界有一天將會被恢復(使徒行傳3:21)到一個沒有死亡和強暴的狀態。這是億萬年歷史論的又一個問題:如果地球的歷史真的有那麼久,充滿了那麼多的死亡和苦難,那麼——世界要「恢復」到什麼狀態?難道要再來數億年的死亡、苦難和疾病嗎?40,41顯然不是的。這未來的狀態反映的是一度失落了的樂園,而非一個虛構的從未存在過的地方。

那些「無緣無故地受苦」的例子又是怎麼回事?

聖經教導我們,苦難是包括了罪的「全景圖」裡的一部份,但苦難的個案並不一定與個人特定的罪有關。約伯,這個當時世界上最正直的人,遭受了極大的苦難。約伯記的讀者可以看到天堂裡發生的「幕後情景」,這是約伯所不知道的。神容許約伯遭受苦難是有原因的,但他並沒有告訴約伯這些原因,並且神要求約伯不要去質問他的創造主所作的決定。當耶穌和他的門徒經過一個瞎眼的人,他的門徒問他,這人生來瞎眼是因為他自己犯了罪,還是他父母犯了罪?耶穌回答說,都不是。這人生來瞎眼是神要在他身上彰顯祂的大能(耶穌當下醫治了他,約翰福音9:1–7)。並且,即使一個人沒有得到醫治,也不意味著他一定就犯了什麼特別嚴重的罪或是「缺乏信心」。保羅作證說,他三次向神禱告求神從他身上挪去某種身體的殘疾。神回答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許多殘疾的基督徒都可以作證,神是如何醫治傷痛和苦悶,幫助他們度過艱難。他們彰顯了神的大能,不是通過身體得醫治,而是他們見證了神的恩典。在路加福音13:4中耶穌所講的一段話就適用於當代9-11這樣的悲劇事件。論到為什麼一些人在當時一棟樓倒塌中遇難的時候,耶穌說:「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所以我們生活中的苦難並非都與我們個人的罪有關。然而,請注意耶穌接著說「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沒有一個人真正是無罪的42。我們都是罪人,因為罪的緣故,我們必須受死。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是理解苦難的關鍵。聖經對於苦難這個問題從不避諱。神過去的審判包括各種想像得到的苦難,並且祂一再強調祂對於我們的生命擁有絕對的掌控和主權。然而在基督一段著名的教導裡,神的兒子給出了理解這個世界明顯不公正的關鍵(路加福音16:19–31)。有一個不義的財主,生活奢華;而一個對神忠實的乞丐,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坐在財主門口,吃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但這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還會有一個永恆的世界,在那裡神要糾正所有的冤屈。復活的盼望是理解苦難的關鍵。43

聖經教導苦難的緣由

使徒保羅找到了「誇口我的軟弱」的理由。保羅所受的苦難包括酷刑、鞭打、監牢、用石頭砸、沈船、搶劫、病殘、疲勞、飢渴、受凍,並最終被處決。他的書信告訴我們,基督的復活是他理解所受的苦難的關鍵。若沒有基督的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我們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14,19)保羅的書信充滿了神兒女受苦的實際緣由,即使他們沒有做錯任何的事情。在此我們把這些原因歸納為五點:

  1. 苦難可以「成全」我們,或者說讓我們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約伯曾宣告說:「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約伯記23:10)。神甚至使用人子生命中的苦難,使他成為完全成熟的人——「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5:8–9)。
  2. 苦難使我們更好地認識基督。基督是一個「多受痛苦」的人,祂在十架上親身擔當了這個世界的憂傷和痛苦。當我們經受痛苦的時候,我們就能更深刻地認識受苦的救主那超凡的榮耀,以及祂為我們所成就的奇妙大工。
  3. 苦難使我們更好地服侍別人。聖經告訴我們基督所受的苦難使祂能幫助別人(希伯來書2:18)。同理,當我們從「賜一切安慰的神“那裡獲得安慰”,我們就能安慰別人」(哥林多後書1:3-4)。
  4. 苦難預備我們承受天上更大的榮耀。使徒保羅說,儘管他遭遇很多的苦難,卻始終不喪膽,因為「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17)。苦難是我們要進入將來榮耀的必經之門,雖然我們現在對這榮耀知之甚少。

神對死亡與苦難是否袖手旁觀?

很多人指控神對世上的苦難袖手旁觀。但神已經完成了你所期望的一位慈愛的神應當做的一切,而且還要多得多!神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替人的緣故承擔了苦難和可怕的死亡44。亞當的罪使人類陷入可怕的困境。儘管我們的身體會死亡,但我們是照神的形像造的,擁有一個不隨肉體死亡而終結的非物質部分(馬太福音10:28,腓立比書1:21-23,啓示錄6:9-11)。我們的有意識的本體會永遠存活。除非神介入,亞當的罪意味著我們將永遠承受苦難和與神隔絕。唯一能使我們重新回到神面前的方法,是為罪付上贖價。利未記17:11幫助我們理解這件事如何得以成就。這段經文說,「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血代表生命。新約解釋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希伯來書9:22)。因為我們是血肉之驅,要為罪付贖價就必須要流血。在伊甸園裡,神殺了一隻動物給亞當和夏娃做衣裳,這是一副遮蔽他們的罪的圖畫。因著他們的罪,血祭成了必要。以色列人一次次地用動物獻祭。然而,動物身上流的並不是亞當的血,動物的血雖然可暫時遮蓋我們的罪,卻不能除去我們的罪(希伯來書7:27;9:9,25)。神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差遣他的兒子,三位一體神的第二位格,主耶穌基督,降世成為人——一個完美的人——成為罪的贖價。造我們的神走進歷史中(約翰福音1:1–4),成為亞當肉身的後裔,「末後的亞當」(哥林多前書15:45),由童女所生(以賽亞書7:14,馬太福音1:23,路加福音1:34;加拉太書4:4)。因為耶穌肉身的母親是受聖靈感孕(路加福音1:35),所以儘管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希伯來書4:15),但他是一個沒有罪的完全人,因此他可以為我們的罪在十字架上流血。正如人類的第一個代表——亞當——將罪和死帶進這個世界,人類如今有了一個新的代表——「末後的亞當」——他為罪付了贖價。沒有一個罪人可以贖別人的罪,只有這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可以,因他是完全人。神道成肉身擔當了這世界的罪和愁苦。神的兒子從死裡復活,賜永生給所有信他的人(約翰福音3:16)。耶穌基督遭受了苦難與死亡之後從死裡復活,顯出他有至高的能力——勝過死亡的能力。他能將永恆的生命賜給每一位憑信心接受他的人(約翰福音1:12,以弗所書2:8–9)。聖經教導我們,凡相信主耶穌基督,且相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又接受他為生命的救主的人,將永遠與神同在(哥林多前書15:1–4)。神的兒子體恤我們的愁苦。基督所經歷的苦難與死亡意味著神能夠親自體恤我們的痛苦,因為他也經歷了。他的門徒有一位大祭司,即耶穌,他能夠「體恤我們的軟弱……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5–16)。

苦難和死亡還要延續多久?

我們需要了解神的時間觀。神住在永恆中,祂正在愛中預備祂的子民,好讓他們永遠與祂同在。正如使徒保羅所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8:18)。與永恆的榮耀相比,現今的苦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神為我們預備了永恆的家,在那裡不再有死亡和痛苦。那些接受基督為救主的人有一個美好的盼望——他們將與主共度永恆,在那裡不再有死亡。「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啓示錄21:4)。並且,這個永恆的世界裡還會有生命樹,就如伊甸園一樣,而再也沒有詛咒。實際上,死亡正是通向這美好地方,即天堂的道路。如果我們永遠活著,我們便沒有機會擺脫我們帶有罪性的身體。但神要我們得著一個新的身體,與祂永遠同住。事實上,聖經說「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15)。信靠基督的罪人,將要來到他們的創造主面前(腓立比書1:21-23),進到那公義的所在。也有一個永遠與神隔離的地方。聖經警告說,拒絕基督的人會嘗到「第二次的死亡」,即與神永遠的隔離(啓示錄21:8)。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地獄,一個充滿烈火、折磨和永遠的羞辱的地方。耶穌基督提到地獄的次數比提到天堂的次數更多。他講得很清楚,惡人所受的刑罰乃是永恆的(希臘文作aionios),義人蒙福也是如此(馬太福音25:46)。神並不樂見惡人的死亡。「你對他們說: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1)。神絕沒有在人所受的折磨和災難中獲得任何樂趣。他是慈愛、憐憫的神——是我們自己的過犯,使人類處在現今這苦難和死亡的狀況中。可怕的苦難應該提醒我們,這些災難的終極原因是罪,即我們對神的悖逆。

基督徒應該向那些在苦難中,需要安慰及力量的人伸出友愛與安慰的手臂。他們可以在那位慈愛的造物主的膀臂中找到力量。神恨惡死亡——這個有一天將被扔到火湖裡的仇敵(啓示錄20:14)。我們有兩種選擇:信靠基督,脫離我們的罪,永遠與神同在;或者緊抓住我們的罪不放,那麼神也會任憑我們,讓我們與他永遠隔離。在最後的審判之日,耶穌會對作惡的人說,「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7:23,路加福音13:27)。當我們了解聖經所講的死亡的來由及耶穌基督的福音之後,就能夠明白為什麼現今的世界是這個樣子,以及為什麼在不幸和死亡之中可以有一位慈愛的神。

你接受哪一種對死亡的看法呢?你是把神看成製造了億萬年死亡、疾病和痛苦的惡魔呢,還是把死亡歸咎於我們的罪,承認造我們的神是一位曾為耶路撒冷城哀哭、曾在墓旁為他的朋友拉撒路哀哭,也為我們所有的人哀哭的滿有慈愛和憐憫的救主呢?

「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
羅馬書8:22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1:20

推薦閱讀 (另請參閱創造事工國際(CMI)網站上關於死亡與痛 苦的問答文章:creation.com/curse) 在CMI網站可獲取的圖書包括:

  1. Batten, Don (ed.); Catchpoole, David; Sarfati, Jonathan; Wieland, Carl; The Creation Answers Book,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Powder Springs, GA, 2009.
  2. Kumar, Steve (with Sarfati, Jonathan), Christianity for Skeptics,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2012.
  3. Sarfati, Jonathan, The Greatest Hoax on Earth? Refuting Dawkins on Evolution,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2010.
  4. Sarfati, Jonathan, Refuting Compromise: A biblical and scientific refutation of ‘progressive creationism’ (billions of years) as popularized by astronomer Hugh Ross,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2011.
  5. Wieland, Carl, Beyond the Shadows: making sense of personal tragedy,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2011. 另外還有 Plantinga, Alvin, God, Freedom and Evil,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4.

 

參考文獻和注釋

  1. See documentation in Sarfati, J., The Darwin–Hitler connection, creation.com/hitler-darwin, 19 November 2008.
  2. Walker, T., Tsunami tragedy, Creation28(1):12–17, 2005, creation.com/tsunami-tragedy.
  3. 這種面對邪惡時為神的良善所做的辯解被稱為「神義論」,是從希臘文衍生出來的:θεός (theos)=神,δίκη (dike) = 公義, 公正。
  4. Desmond A. and Moore, J., Darwin: The Life of a Tormented Evolutionist,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p. 387, 1991.
  5. Darwin, C.,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p. 490, 1964 (1859).
  6. Sarfati, J., Refuting Evolution 2,ch. 2,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2002/2011.
  7. See e.g. Dawkins, R.,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pp. 390–391, Free Press, 2009.
  8. Letter to John Skelton, 4 June 1886, aleph0.clarku.edu/ Huxley/letters/86.html.
  9. Templeton, C., Farewell to God, McClelland & Stewart Inc., Toronto, Canada, 1996.
  10. See Wieland, C., Death of an apostate, Creation 25(1):6, 2002.
  11. Templeton, C., Ref. 9, p. 198.
  12. Templeton, C., Ref. 9, pp. 198–199.
  13. Templeton, C., Ref. 9, p. 201.
  14. Dawkins, R., River out of Eden,Weidenfeld& Nicholson, London, p. 133, 1995.
  15. 注意我們的論點並非是無神論者不能行「善」,而是說如果我們只是重新被排列組合了的池塘殘渣,他們所行的善就 沒有客觀的依據
  16. Lactantius, On the Anger of God, chapters 4 and 13, AnteNicene Fathers7, newadvent.org/fathers/0703.htm.
  17. .一些人聲稱以賽亞書45:7(KJV版本)教導我們神的確創造了惡。但在這裡,希伯來文ra要表達的意思並非與道德的良善對比,而是與「平安「對比。所以NIV版本所譯的「 我造興旺,也降災禍」和NASB版本所譯的「我施平安,也降災禍「更加準確。但是在「分別善惡樹」這節經文中,ra 與「良善」對比,所以在這裡它指的是道德的惡。 18. Alec Motyer, Principal of Trinity College, Bristol, UK, argues this in his commentary, The Prophecy of Isaiah, IVP, Leicester, p. 124, 1993.
  18. Gurney, R.J.M., The carnivorous nature and suffering of animals, J. Creation 18(3):70–75, 2004; creation.com/ carniv
  19. For the time frame, see Sarfati, J., Why Bible history matters, Creation 33(4):18–21, 2011; Refuting Compromise, p. 295, 2011.
  20. Plantinga, Alvin, God, Freedom and Evil,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4.
  21. 人類墮落的神學意義及其影響在Refuting Compromise一 書第六章(參見推薦閱讀)中有更詳盡的探討。
  22. See also The Fall: a cosmic catastrophe: Hugh Ross’s blunders on plant death in the Bible, J. Creation 19(3):60– 64, 2005; creation.com/plant_death.
  23. 要更深入的了解羅馬書第八章所教導的人類墮落的影響, 請參閱H.B.Smith的Cosmic and universal death from Adam’s Fall: An exegesis of Romans 8:19–23a, J. Creation 21(1):75–85, 2007; creation.com/romans8.
  24. Wieland, C., Living for 900 years, Creation 20(4):10–13, 1998; creation.com/900.
  25. The Greatest Hoax on Earth? Pp. 56–59 (see recommended reading).
  26. 引用在史伯特的《為何說不——基督信仰再思》一書,176- 177頁中。
  27. The Creation Answers Book, ch. 6, and The Greatest Hoax on Earth? Ch. 16 (see recommended reading). See also the articles under creation.com/carnivory
  28. The Greatest Hoax on Earth? Chapters 11–12 (see recommended reading).
  29. Cosner, L., Romans 5:12–21: Paul’s view of literal Adam, J. Creation 22(2):105–107, 2008; creation.com/romans5.
  30. Cosner, L., Christ as the last Adam: Paul’s use of the Creation narrative in 1 Corinthians 15, J. Creation 23(3):70–75, 2009; creation.com/Christ-Adam.
  31. McDougall, I., Brown, F.H. and Fleagle, J.G., Stratigraphic placement and age of modern humans from Kibish, Ethiopia, Nature 433(7027):733–736, 17 February 2005.
  32. Sarfati, J., Biblical chronogenealogies, J. Creation 17(3):14–18, 2003, creation.com/chronogenealogy.
  33. Freeman, T., The Genesis 5 and 11 fluidity question, J. Creation 19(2):83–90, 2005; creation.com/fluidity.
  34. Lubenow, M., Pre-Adamites, sin, death and the human fossils, J. Creation 12(2):222–232, 1998; creation.com/preadamites.
  35. Ostrom, J.H., The osteology of Compsognathuslongipes, Zitteliana 4:73–118, 1978.
  36. Chin, K. et al., A king-sized theropod coprolite, Nature 393(6686):680–682, 18 June 1998.
  37. Scientists find first dinosaur brain tumor, Yahoo News, 28 October 2003; see also creation.com/dinotumour.
  38. See Refuting Compromise, chapters 8 and 9 (see recommended reading).
  39. Grigg, R., The Future: Some issues for ‘long-age’ Christians, Creation 25(4):50–51, 2003; creation. Com/future.
  40. Verderame, J., Theistic evolution: future shock? Creation 20(3):18, 1998; creation.com/future2.
  41. 在定義某些概念的時候,例如「謀殺是刻意奪取一個無辜人的性命」,「無辜」一詞與其拉丁文詞源innocens相關。innocens = 非傷害性的, 也就是沒 有犯死罪的。
  42. 要了解更多關於基督復活的證據及意義,請參閱 L.Cosner的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creation. Com/resurrection; 以及在creation.com/res網站 的其他文章; 以及推薦閱讀中的Christianity for Skeptics。
  43. See Sarfati, J., The Incarnation: Why did God become Man? Creation.com/incarnation, 23 December 2010.

作者簡介:約拿單.薩法提博士(Dr. Jonathan Sarfati)在新西蘭威靈頓的維多利亞大學獲化學學士、哲學博士。現事奉於創造事工國際美國部(CMI-US)。他是新西蘭國際象棋冠軍,並有驚人的記憶力,能與12人同時對弈盲棋,詳見http://zapit.nu/sarfati

本文經國際創造事工(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授權轉載,原文請參照:Why would a loving God allow death and suffering?

 

%d bloggers like this: